鼎盛时期,号称“有色金属第一镇”的河南省长葛市大周镇每年仅回收废旧金属就高达200余万吨,其中废旧不锈钢50万吨,废铜60万吨。今天,整个大周镇的几乎所有再生金属企业们,都处在生存煎熬中。
位居郑州、许昌、开封三市交界处的大周镇,很长时期内都因土地贫瘠而荒凉,当地居民也多在外谋生。
到20世纪80年代时,当地居民突然发现,回收废旧金属再加工后也可以挣钱,随后,大周镇“家家点火、村村冒烟”,30年后,这里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废旧金属集散地之一。当年的手工冶炼作坊,也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数以百计的民营企业。
大周镇6万多人口中,从事废旧金属行业的便有2万多人。从上游的2000家废旧金属回收商贩,到下游的300多家加工企业,小小的大周镇开始拥有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再生不锈钢四大产业链条,并因此成为许昌市综合实力第一镇。
但眼下,大周镇的好年景似乎遇到了天花板。
“(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好,大周镇的经济现在也滑坡得非常厉害。”当地一位官员私下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很多企业效益不好,现在当地的税收收入已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左右。
对当地不少企业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现在的订单数量要比以前开始少得多了。
青山金汇是大周镇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往年,他们的市场主要是在珠海、深圳等南方市场,一直都没有开拓长江以北市场的动力。原因是,虽然公司生产规模一直在扩大,但产品却一直是供不应求。
但进入2013年后,青山金汇这家以销定产的企业突然发现,再像往年一样仅仅依靠南方市场,已经难以“喂饱”公司的生产能力了。如果继续把所有的期望都“押宝”在南方市场,不少生产线就不得不停产歇业了。
无奈之下,青山金汇不得不全员销售,除日常值班的公司领导外,几乎所有公司高层都被派往河南、山西等中西部市场,到那里去寻找订单
比青山金汇公司更早察觉到市场环境变化的,是另一家从事铝加工的河南金阳铝业有限公司(下称“金阳铝业”)的企业,高峰时期的年销售收入有10亿元以上,但现在,不仅销量下滑得厉害,连利润也所剩无几。企业领导表示,虽然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于2008年,但其后的2009年、2010年,金阳铝业还都能有不错的订单量和销量,可进入到2011年、2012年后,便开始明显地感觉经营越来越困难了。
中科院下属的咨询机构阿拉丁统计称,目前,全国电解铝锭的平均售价约为1.45万元/吨,平均生产成本则为1.5万元/吨。
但这样的消息,于金阳铝业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因为这家企业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是价格比电解铝锭更便宜的废旧铝。铝锭价格跌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消失了。
更严重的是,进入铝加工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了,客户反而比以前要少了。市场、行业之间的不景气,正在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着金阳铝业所在的铝加工行业。
甚至连从事废旧铝收购的赵师傅,也不能幸免。这位20年前便开始在大周镇大街从事废旧金属回收的中年人发现,今年的市场,比往年都要怪。赵师傅所在的小谢庄村是大周镇废铝收购加工的重点村,高峰时期,全村500多户人家中,有近300户都在从事废旧金属的回收、加工,但如今,有色金属的持续下跌使全村的企业都蒙受了不小损失。
对策和希望
面对此种局面,大周镇的不少企业也开始纷纷筹划应对之策。
青山金汇公司表示,为了避免资金链断裂,公司一方面加强了对库存的压缩,一方面开始积极跟国内、国外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合作。
同时,青山金汇公司的母公司金汇集团又分别与平煤神马集团、香港维德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新的再生金属项目。
金阳铝业则开始在“节流”上下功夫。大周产业集聚区则积极从政策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10年5月,当地政府得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一个《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并相继推出一系列针对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扶持政策,并准备在全国选择一些地区开展“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建设的消息后,便开始与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接洽,最终于2011年9月将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并将发改委、财政部拨付的2000万元资金分给当地企业,同时,积极帮助当地企业争取剩余的近3亿元示范基地建设补贴资金。
“大周镇的企业现在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企业从事的再生金属回收、加工行业,却有着天然的优势。”当地一位官员说,和电解铝等行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严重污染相比,再生铝的回收、加工的成本不仅具有弹性,更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因此,未来仍会有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