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简报
大宗商品骗贷案的双重警示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14-08-07 11:41 来源: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大宗商品融资在中国一度非常盛行,以至于很多商品进口后不是用来生产加工,而是用来向银行融资,由此导致所谓的“融资铜”、“融资矿”和“融资豆”现象。

骗贷案的出现显示了这个领域积累的信贷风险。中国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近期指出,青岛港骗贷案的症结在于,银行轻信仓单这些担保品,而忽视了对企业信用的尽职调查。

“银行的本质是经营信用,首先应尽职调查到位,再辅以合理的担保方式,才能确保贷款安全。”中国仓储协会金融仓储分会常务副会长童天水认为。

骗贷事件也给中国的港口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虽然青岛港自身和骗贷案没什么关联、业务也运转正常,但声誉毕竟受了损失。”一位知情人士说。据了解,骗贷案中的重复质押现象是港口方面发现并报案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骗贷案的爆发,对港口企业也意味着不小的机遇。

大宗商品贸易需要银行的支持,即使是卷入骗贷案的渣打银行,也表示对“大宗商品客户的承诺保持不变”。但这种融资需求如果不得到规范,就会诱发金融风险。

在风险控制方面,港口企业处在最前端。青岛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刘岩告诉记者,现代化的港口除了货物装卸外,还提供物流、交易乃至金融方面的服务。“比如,通过交易中心,港口能够识别真实贸易行为,帮助银行控制风险。已经质押给银行的商品,在接到港口的指令之前,也不会被移走进行重复质押。”

短期而言,青岛港骗贷案会给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带来一定冲击。但随着金融机构寻求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资产,港口企业也加速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这起事件最终会促进大宗商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0.4191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