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中铝中州分公司实施扁平化管理 提高三大效率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15-01-27 17:45 来源:

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向改革要红利,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2014年,该公司吨氧化铝完全成本较年度预算降低55元,同比增效2亿多元。

实施扁平化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2014年,该公司在公司层面大力整合管理部门、二级单位职责与机构,压缩管理层级,实施扁平化管理。

该公司营销物流单元是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先行者。2014年年初,该公司交给他们一项新任务:在实现两端市场对冲的基础上增加效益6000万元。

当时,氧化铝市场售价持续低迷,一季度出现对冲赤字,要完成这个任务,压力陡增。在分析各种原因后,只有实施管理变革,才能攻下这个“桥头堡”,成为大家的共识。

该公司实施质检、仓储和物资配送业务重组,成立联合销售服务中心,精简管理机构,建立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和优质服务机制。同时,采用市场、库存、消耗、效益的“四位一体”分析法,优化供应商管理,建立“后评价机制”等多种方法,准确把握市场节奏,灵活调整供销策略。2014年,他们将对冲赢利一亿多元的业绩握在了手中。

在公司层面大力推进扁平化管理的同时,本着“优化资源、精简高效”的原则,该公司各个二级单位也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内部管控体系。

新成立的中州矿业汝州分公司不设车间科室,矿领导直接管理到工区班组,缩短管理层级。第二氧化铝厂将职能科室合并为三个专业管理中心,突出服务职能,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氧化铝厂出台领导干部“结对子”挂钩班组制度,班子成员每周深入基层、协调解决问题形成常态化。

一年来通过推进管理改革,该公司机构数量减少了7个。同时,通过下放矿山、生产、装备、能源、营销等管理部门职能,与相关二级单位重组、合并,组建了矿产资源、生产运营、营销物流、工程技术、后勤服务五大中心,每个中心摸拟一个单位运行,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优化员工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破解“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关键在于优化员工配置,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煤气站目前虽然减员56%,班组数压缩三分之二,然而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登上了业内冠军的领奖台。从该站主控室到最远的煤气发生炉,步行往返一次需要10多分钟。这点时间在一些人眼里只是抽根烟的功夫,但该站员工却从家里搬来自行车,在各个发生炉间骑行,为的是更快地进行炉况检查和操作。“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提高效率。站里的效益好了,按照绩效考核方案,我们的收入也能提高。”员工李战成说。

据了解,该站建立了垂直考核体系,实行日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70%。“不仅如此,我们还实行捆绑式考核,只有各个班组的指标都好了,大家才能拿到更多的奖励。这样就避免了‘单兵突击’,形成了‘大兵团’协同,结果是员工的收入和整体效益同步提高。”该站负责人王继恩说。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如果你不能评价,你就无法管理。”如何发挥好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该公司其他单位也做出了实践:第二氧化铝厂的指标货币化考核、氧化铝厂的“单班效益核算、每日损失追究”制度、热电厂的“价值定绩效”考评体系、中州铝建的计件制工资制度等,都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氧化铝厂分解车间实行分解、精滤主操合并,原来4人看管4条生产线,变为2人看管5条生产线。热电厂供水车间通过技术改造,将人工定期操作的排污泵改为自动化控制,零排放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特别是九力科技按照各个岗位5%的人员比例实行定期流动,打破了“一个岗位干退休、一个单位呆到底”的僵化模式。

据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高卫生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出台方案,计划采用创新经营模式、政策性安置等措施,到2015年底,大幅度分流现有员工,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届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

优化流程指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氧化铝生产的消耗主要有原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其中原料消耗的“大头”是铝土矿,能源消耗主要有蒸汽、煤、水等。

第二氧化铝厂作为该公司氧化铝生产的主体单位,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坚持“精益生产、指标优先、能源总控、梯次利用”的生产组织原则,狠抓“三大规程”执行,强化标准化作业理念,提高关键指标的合格率和生产运行的内在质量。同时,以关键指标奖、“指标王评比”等劳动竞赛为载体,调动岗位员工精益操作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中,铝土矿矿耗、蒸汽汽耗、水耗同比下降了8.67%、14.14%和35.58%。

装备能源部作为该公司能源管理的主要部门,在全公司大力推进能源运营转型工作,通过对能源管理控制日报表分析,强化能源总量控制。该部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强化各单位数据的准确性。每天组织跟踪重要指标,对能源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降低能耗措施。2014年,该公司先后组织了“改变锅炉运行模式、暖气改造、水系统改造”等流程节能优化工作,实现了能源利用最优,能源消耗最小的目标。

科技创新是推进资源消耗减量化的“利器”。该公司开动技术进步的“引擎”,组织开展《提高拜耳法种分分解率工艺技术产业化应用》等12项技术攻关项目,解决生产难题,实现精益化生产。特别是溶出一、二组改造项目顺利投用后,产能提高了5%,蒸汽消耗降低20%。2014年,该公司科技创新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0万元。

以“能源总量控制、能源梯次利用”为指导思想,按照“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组织原则,该公司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指标,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2014年,该公司吨氧化铝工艺能耗同比降低约100公斤标煤。

0.3403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