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从成倍增长转为缓慢增长,有色金属加工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2010年到2014年,全省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从517万吨增长到530万吨,增长2.5%。其中,电解铝从366万吨,减少到338万吨,下降7.6%;铅从105万吨,增长到134万吨,增长27.6%;锌从27万吨,增长到28万吨,增长3.7%;铜从4万吨,增长到23万吨,增长575%。氧化铝从957万吨增长到1237万吨,增长29.3%;钼精矿折合量从10吨增长到12万吨,增长20%。
有色加工快速增长,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产业。铝材从387万吨增长到901万吨,增长232.8%;铜材从46万吨增长到60万吨,增长30.4%。
2、骨干企业克难攻坚,顽强拼搏,战胜了罕见危机。过去的几年,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连续下滑。国内有色行业特别是电解铝工业竞争异常激烈,产业西移的浪潮逐年高涨。2010年5月,河南电解铝成本仅电价一项,就比新疆预计高出5000元/吨,行业内常能听到“淘汰掉河南四百万吨电解铝”的杂声。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河南铝工业并没有被吓倒,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迎难而上,主动进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装备、不断强化技术指标、持续提升运营管理、积极推动转型升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截止2014年,骨干企业没有一个倒下,尽管亏损还在延续,但河南的亏损增幅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的竞争力在缓慢回升,个别企业的竞争力甚至赶上了新疆的企业。
3、科技进步硕果累累,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创新能力不断提升。4年来,河南有色金属行业新认定了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5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依托重点企业陆续建立了河南省钼钨化学与应用、氧化铝清洁生产技术、高档电解铜箔、低品质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金精矿综合回收、河南省金源矿业、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高性能铝合金板带箔生产及应用、钨钼冶金等院士工作站。4年间,全省有色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河南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4、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积极践行低碳发展。氧气底吹熔炼-液态渣直接还原、氧气侧吹熔池熔炼、“三连炉”、富氧闪速熔炼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炼铅技术在我省全面推广。目前全省重点铅生产企业粗铅综合能耗在200公斤标煤/吨,铅冶炼综合能耗在300公斤标煤/吨以下,两项指标均低于《铅锌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准入值。全省160KA以下的铝电解槽已被淘汰。现有电解铝企业全部通过工信部《铝行业规范条件》审核,吨铝综合电耗平均13600kwh,明显低于《规范条件》13850kwh/t的达标值。
5、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金龙精密铜管集团投资近1亿美元在美国建设的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竣工投产,不仅是一次对美国“反倾销”的彻底反应,也是金龙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梦想的重要体现。洛钼集团以8.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北帕克斯铜矿80%股权,为集团发展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使其业务组合从原有的以钼钨为主、贵金属为辅拓展到铜和金领域,战略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神火集团积极淘汰关闭省内电解铝产能、实施“产业西移战略”,目前神火新疆80万吨电解铝、40万吨碳素和4×350MW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均已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