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第3期
全方位提升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质量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22-04-12 15:51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

落实“双碳”目标——以绿色发展成效,展现有色新形象

葛红林:有色金属工业要主动作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分析“双碳”目标落实现状。当前,大宗金属商品已经成为“双碳”目标的社会焦点。如何又好又快地降碳?葛红林认为,首先,要走调控总量的降碳之路。

如果过去补产量缺口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必须,那么,现在去产量过剩则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须。产量必须适可而止,不是出口越多越好,也不是进口越少越好。这是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对高能耗原材料应作出的基本判断。

降碳要从定性上升到定量,科学确定全国产量调控指标。虽然这样的顶层设计很难,但必须要做。当务之急是应分行业地对基本金属作一次未来需求分析,形成预见性的调控指标,有的要做逐步的减法,有的要做上限之下的逐步加法,实现有力有序的降碳。要穿透问题精准施策,提升总量调控的可操作性。近年来,电解铝产量得到有效控制,得到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重要的原因是,科学地确定了产能的“天花板”。

葛红林说:“高耗能产品并不是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高耗能。过去,将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同时列为高耗能产业,而其实,只有冶炼是高耗能产业,压延加工并不是。由此可见,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工作‘眼力’,问题看不透,就无法精准施策、有效操作,甚至白花了‘政策钱’,效果都大打折扣。”

其次,要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当前,我国基本金属的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为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就要从鼓励出口转变为限制出口,乃至鼓励进口。虽然,基本金属出口可以拉动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企业经济效益,但也消耗了国内能源,相应地将污染也留在了国内。所以,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好经济和社会的统筹账,要敢于对基本金属的出口做减法。

同时,要突破行业的“技术内卷”。从学科上讲,有色来自冶金,冶金来自化工,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有色、钢铁、化工三大产业。本是同源的三大产业,实际上存在着很多科学技术上的相通性,要打破行业界限,促进钢铁、有色和化工企业间的区域流程优化整合、互融相嵌,实现流程再造。这对于推进产业发展和“双碳”目标来说,不仅会产生量的飞跃,更会引发质的变革。比如,某铝镁设计研究院为沿海一钢铁企业设计的年产240万吨氧化铝项目,通过利用钢厂余热及配套码头等已有设施,成功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

四要优化全国布局。2021年,部分地方脱离实际,“双碳”目标设定过高、降速要求太快,对高耗能项目进行“一刀切”关停等。葛红林认为,以上行为都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他表示,要坚持做到在总量控制下完成科学布局。要敢于突破,不能任凭现状布局,对高耗能产业,应鼓励实现以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的平衡,努力将项目配置在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提高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比如,减少产煤区域的煤电铝,增加水电区域的水电铝。

五要致力于循环再生。葛红林认为,高耗能产品往往也是高载能产品,要珍惜初次生产过程中的耗能,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成为今后循环利用中的载能。可以说,循环再生就是将释放高耗能转变为低耗能产品的过程。比如,用废钢通过电炉生产的钢材,省去了用铁矿石通过高炉炼铁的耗能;用再生铝生产的铝材,省去了通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的耗能,可谓“一次耗能,终生受用”。

我国钢铁、有色等高耗能产品产量早已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连续十几年的高消费已经为我国累积了大量的如钢铁、铝、铜等高耗能产品。随着此前消费的高耗能原生金属逐渐进入循环利用周期,高载能再生金属对原生金属的替代将释放出巨大的减碳、降碳潜力。因而,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加快高耗能产品的循环利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0.2964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