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8月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25-09-11 15:31 来源:

   8月份,全球宏观经济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分化的图景,各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活动步伐不一,预示着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崎岖不平。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这一关键先行指标观察,美国经济显露温和扩张迹象,欧元区持续在衰退边缘挣扎,亚洲主要经济体则成为全球增长相对稳定的支柱。
   从具体来看,美国制造业活动仍处于扩张区间。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9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7,较7月份的48.0有所上升。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的新订单分项指数升至51.4,表明新订单规模扩张,且较7月份的47.1出现显著回升;而生产分项指数则从7月份的51.4降至8月份的47.8,这显然是美联储此前紧缩货币政策效应向实体经济充分传导的结果,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和库存周期。总体而言,美国经济正试图在消费韧性与政策压力之间寻找平衡,迈向“软着陆”。
   与美国相比,欧元区的经济困境更为深重。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9月3日发布的终值数据,德国8月份服务业PMI被下修至49.3,不仅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也低于50.1的初值和7月份50.6的前值。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服务业,其韧性弱于此前预期,这对数年来深陷经济困境的德国而言是新的挫折。相比之下,欧元区整体综合PMI在8月份微升至51.0,较初值下修0.1个百分点,为12个月高点,但仍仅代表温和增长。增长动能主要来自部分成员国和制造业的改善,但服务业的放缓和最大经济体德国的疲软,凸显了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
   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亚洲主要经济体的表现成为亮点,整体保持了稳定与温和扩张的势头。中国经济的复苏态势尤为关键,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在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领域的强劲投资,共同支撑了其供需两端的活跃。8月份,日本制造业PMI报49.7,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表明其制造业状况不佳,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韩国制造业PMI从7月份的48.0微升至48.3,表明仅略有改善,同时,标志着商业环境连续7个月恶化。而印度继续以其惊人的活力领跑全球,8月份,制造业PMI高达59.3,创17年以来最高扩张速度,强劲的内需和政府产业政策持续推动其制造业飞速扩张。
   国内经济方面,8月份,宏观经济延续了稳步复苏的总体态势,展现出较强的政策韧性和内生活力。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状况的关键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持续向好,为当月的经济表现奠定了积极的基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录得49.4,较上月提升了0.1个百分点。制造业层面,8 月份的表现虽仍处于收缩区间,却显露出积极变化。PMI较上月稍有提升,这得益于产需两端的同步向好。在生产端,扩张步伐加快,部分行业生产动力强劲,类似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尤为突出;市场需求也呈现回暖迹象,新订单指数有所上升,尽管增幅不大,但表明市场活力正在缓慢恢复。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扩张态势良好,中型企业发展略显停滞,小型企业虽依旧面临挑战,不过也有改善趋势。价格方面,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均有所上升,尤其在一些行业,价格上涨明显,反映出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另外,多数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较为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特别是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信心更为充足。
   产业方面,今年以来,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7月,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6%,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1—7月,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4739.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增幅比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精炼铜产量为862.3万吨、增长9.9%,原铝产量为2637.7万吨、增长2.8%。6种矿山金属量367.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3%,氧化铝产量526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5%,铜材产量142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4%,铝材产量3847.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8%。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7月,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增幅比上半年收窄3.5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工业投资增幅高3.6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5%,冶炼和压延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前7个月,民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矿山采选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冶炼和压延加工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
   进出口贸易方面,对外贸易总额保持增长。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1—7月,我国铜精矿进口实物量为173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0%,增幅比1—6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进口额为4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1—7月,我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311.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6%,降幅比1—6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进口额为30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7月,我国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346.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7.9%,降幅比1—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出口额11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6%。
   市场方面,8月份,国际国内有色金属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但各品种表现分化明显。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方面,铜价表现最为强劲,三月期货价格从9646美元/吨上涨至9902美元/吨,涨幅达291美元,月均价9728.83美元/吨,显示市场对铜的需求保持旺盛。铝、铅、锌等基本金属也普遍上涨,其中,铝价上涨50.5美元至2615.5美元/吨,锌价上涨58.5美元至2819美元/吨。锡和镍表现尤为突出,锡价大涨2308美元至35018美元/吨,镍价上涨485美元至15421美元/吨,反映出新能源领域对这两种金属的强劲需求。
   国内市场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各品种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铜三月期货价格上涨1450元至79370元/吨,铝价上涨295元至20715元/吨。值得注意的是,锌三月期货价格逆势下跌165元至22130元/吨,可能是受到国内库存高企的影响。镍和锡表现抢眼,镍价上涨1820元至122040元/吨,锡价大涨14430元至278300元/吨。现货市场方面,各品种价格波动相对平稳,铜、铝、铅、锌四大品种的月均价较上月变动幅度均在1%以内,显示现货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从总体来看,8月份,有色金属市场整体向好,但各品种受供需基本面影响走势分化明显。
   然而,新能源有色金属价格处于底部震荡阶段。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同比下跌35.7%至69360元/吨,工业硅价格同比下跌24.5%至9092.9元/吨,反映出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供应过剩局面。
   效益方面,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力扩围带动下,有色金属行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1—7月,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26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实现利润总额2566.6亿元,比去年同期(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增长14.2%,增幅比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独立矿山企业实现利润706.7亿元、同比增长39.2%,占27.5%;冶炼企业实现利润1448.9亿元、同比增长7.4%,占56.5%;加工企业实现利润411.0亿元、同比增长5.2%,占16.0%。
   总体而言,8月份,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在生产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矿山采选环节增长势头相对强劲,主要有色金属及相关加工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在投资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矿山采选领域投资热情较高,民间投资也同步贡献增长动力。在进出口方面,铜相关产品进口表现较好,铝相关产品出口虽仍有下降,但降幅趋于稳定。在市场端,8月份,国际国内多数有色金属价格呈震荡上行态势,仅新能源领域相关有色金属价格仍处于底部调整阶段。在效益端,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营收与利润均实现增长,上游独立矿山企业盈利增速相对突出。

0.4487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