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铝工业在国际经济低迷、国内产能过剩、电价上调、成本上升的多重夹击下,生产环境逐月恶化,铝冶炼工业整体亏损,铝加工工业利润大幅下滑。
今年1—7月,河南电解铝产量215.59万吨,同比下降3.30%;7月份产量30.6万吨,环比增加3.22万吨,增长11.74%。
氧化铝产量669.3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9.79%;同比增长8.42%,增幅低于全国1.88个百分点。7月份产量98.45万吨,环比增加2.45万吨,增长2.55%。
铝材产量327.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15%;同比增长10.91%,增幅低于全国1.19个百分点。7月份产量47.33万吨,环比减少7.7万吨,下降13.99%。
铝工业艰难运营。各企业克难攻坚,管理挖潜,节能减排,但是终难逆势。1—6月份,35户规模以上铝冶炼(包括氧化铝和电解铝)企业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8.58%;利润—20.87亿元,上年同期为12.88亿元;18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7.08亿元,同比上升178.31%;实现税金总额7亿元,下降44.36%。35户铝冶炼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加了68亿元,增长16.28%;财务费用增加3.34亿元,增长21.47%;管理费用下降0.27亿元,降低4.18%。150户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14亿元,增长12.38%;利润20.29亿元,同比下降8.4%;税金8.56亿元,增长18.07%。150户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31.37亿元,上升10.09%;管理费用增加1.12亿元,上升34.04%;财务费用增加1.63亿元,上升47.1%。
电解铝工业严重亏损,主要是电价大幅度上调造成的。去年四季度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外部环境偏紧,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大。特别是电网电价两年内累计上涨0.21元/千瓦时。目前国内电解铝平均电价高达0.52元/千瓦时,电解铝完全运营成本在16300元~16500元/吨,河南电价最高,达到0.62元/千瓦时,电解铝企业完全成本高达18600元—18900元/吨,市场售价一直在15300元上下徘徊。目前亏损和接近亏损的电解铝企业已经扩大到全国大多数省份。
河南省政府为了贯彻中央“保增长”的部署,于3月底、6月两次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电解铝解困问题,制定帮扶措施,形成省政府纪要。可惜到目前为止,尽管媒体上炒作的沸沸扬扬,省政府纪要却一直难以落实。一方面,政府要求企业不准限产停产,另一方面,国家电网却向河南五大电解铝企业频频发令,扬言拉闸,使得电解铝企业左右为难。
氧化铝企业日子同样难过,铝价低迷,加大了氧化铝价格下行压力;矿石贫化,造成了氧化铝生产成本上升;进口增加,挤压了氧化铝市场空间。海关总署8月10日公布,1—7月份氧化铝进口总量为293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增长172%。
铝加工作为铝工业产业链末端,开工率一再降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不振,经济复苏缓慢。
目前,山东的氧化铝和铝加工产量均已经超过河南,居国内第一。今年上半年,山东生产电解铝、氧化铝和铝材分别为107万吨、602万吨和289万吨,河南分别为173万吨、571万吨和275万吨。广东铝加工退居第三位,上半年产量175万吨。山东的铝土矿主要依靠进口,电解铝大都有自备发电机组,铝加工主要是中高档的汽车、动车等交通用铝型材。
有人形容,当前国内铝工业存在着产量增而不减、产能转而未移、产业调而难控的“三怪”现象。
电解铝方面,主要来自新疆、内蒙等省区的加速扩张。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内大量的电解铝拟建项目被叫停,唯独新疆地区获得豁免。有关调研发现,新疆眼下已有包括神火集团在内的7家大型电解铝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而仅东方希望集团一家就已计划建设超过30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目前新疆在建的电解铝总产能已经达到了200多万吨;按其规划,预计“十二五”期末将落实建成总产能1800万吨,达到当时国内电解铝总产能的70%左右。内蒙电解铝也在大干快上。
氧化铝方面,截至2011年底,国内氧化铝产能已达到5142万吨,而实际产量为3900万吨,同比增加25%,创出历史新高。国内氧化铝生产企业去年开工率为75.8%,远低于同期全球氧化铝企业89.3%的开工率。目前国内氧化铝扩张势头仍然强劲。山西阳煤集团氧化铝二期工程(70万吨/年)投料试生产,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80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广东铝业集团旗下位于贵州清镇市年产80万吨的氧化铝精炼厂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商业生产。据安泰科统计,今年国内氧化铝仍将有760万吨新增产能,这些新增产能多集中在下半年陆续建成。处于中部的山西省,目前在建的项目包括,山东信发集团山西孝义年产360万吨氧化铝的铝电综合循环项目,山西交口信发铝业240万吨氧化铝、山西同德100万吨氧化铝、中铝山西分公司50万吨氧化铝等多个项目。不仅如此,山东信发集团日前还初步规划拟在山西阳泉投资年产32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此外,目前贵州其亚铝业50万吨氧化铝工程即将开建,中国铝业粉煤灰生产120万吨氧化铝产业化示范项目在内蒙鄂尔多斯奠基开工,内蒙古大唐年产50万吨氧化铝完成选址,中电投贵州遵义80万吨氧化铝项目亦在评估中。
铝加工方面,河南省规模以上的铝加工企业158家,主导产品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管棒线型材以及大扁锭、铸棒、铝盘条等,总产能近700万吨/年。上半年产量275.36万吨,设备开工率为78.67%。有资料显示,当前高端铝板带项目投资热度不减产能悄然过剩。在铝型材、铝箔等产品相继过剩之后,铝板带再掀建设热潮,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十二五”末我国的铝板带材产量可能增长至1100万—12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能达到50%左右,生产能力难以有效发挥,惨烈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对此,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积极应对。铝工业是我省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建设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存量资产。其中氧化铝、电解铝和铝精深加工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能耗水平、工艺技术、配套能力等,整体上处于国内领先、世界先进行列。铝工业上下游链条上的煤炭、电力、氯碱、氧化铝、电解铝、碳素、氟化盐、铝加工等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科研创新、建设管理综合实力也是其他省区一个时难以赶超的。西部省区大规模上电解铝、氧化铝,高档铝加工项目重复建设等,对河南影响多大,要冷静观察,分析对比,及早研究对策。
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产业转移有其合理的周期。河南在国内率先建设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铝工业产业链,铝冶炼的大规模投资在“十一五”中后期基本结束,吨铝投资成本不超过8000元,转化成吨铝的财务费用在600元左右。而目前西部新建的电解铝项目,时间要比河南晚5年,估计吨铝投资额应在12000元以上,转化成吨铝财务费用应在9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同期建设发电机组的投资。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没有氧化铝,人力资源、交通运输、配套能力、生产经营环境乃至气候条件都不如中部地区,这些新建电解铝项目,从建设、投产到形成后综合竞争能力,要有相当的过程。要形成河南目前的430万吨以上综合能力,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形成能力后与河南铝工业对比优势多大,目前还难以预测。西部铝加工与消费市场环境也远不如中部地区。最近,银监会将钢铁、有色金属工业列为金融高风险行业,这也就意味着新建电解铝项目资金融将更困难。所以说,新疆、内蒙大规模新上电解铝,对于河南铝工业来说,是增加了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不是面临着死亡证书。
目前河南铝工业竞争能力不强,与要素组合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是河南走出的路子,近年来在兄弟省区发扬光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机遇,利用中央和省里的政策,优化存量资产,科学发展增量,加快河南煤电铝的战略重组,已经刻不容缓。省委省政府对河南铝工业战略重组工作有明确的部署与要求,我们加强调查研究,提供政策建议,促进铝工业尽快脱困,科学发展。
(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