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困之下,中国氧化铝行业如何突出重围?破解当前诸多困局、难题的“密码”又是什么?
与国内众多铝工业企业一样,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也曾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陷入生产经营困境。4年来,该公司先后实施了生产流程整合改造、全员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三步走”战略,目前能源管理诊断、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三步走”战略对企业控亏增盈、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离真正实现实质上的脱离困境,依然任重道远。
“就目前来看,最切实、最有效应对当前氧化铝行业资源、能源危机的途径,就是选矿。”河南分公司氧化铝厂厂长高纯生一语道破“天机”。近几年来,该厂也曾进行过一些大的工艺技术革新,如进口矿管道化后加矿增浓、低温溶出改造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矿品位下滑、供应紧张的局面,摊薄了生产成本。但随着印尼等国外矿石出口的限制、价格的走高以及质量的下降,上述优势正在逐步消失。着眼国内低品位铝土矿的低成本富集处理,即俗称的选矿,然后让选出的精矿进入原有生产流程,一方面可以有效消化国内大量的低品位矿产资源,实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和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降低进入生产流程中的各种杂质物料,大幅节约电力、蒸汽、碱、天然气等各种能源消耗,减少设备磨损,降低维护费用,可谓是一举多得,全方位共赢。
2006年,经中铝总部批准,河南分公司一期50万吨选矿项目开始建设,并于2008年建成投产。4年多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攻关,目前,选矿产能已经提升至原矿处理能力70余万吨/年,精矿产量近50万吨/年;各项工艺技术指标持续优化,入磨原矿A/S在3.5左右,经过选矿后,精矿A/S达到6.5左右,尾矿A/S在1.35左右,吨精矿可控成本实现80多元,在国内铝土矿浮选领域达到了领先水平。可以说,该公司选矿技术正日臻完善、效益凸现。
与此同时,国内很多氧化铝企业包括一些民企,都在积极开展铝土矿资源的低成本浮选研究,并且建起了自己的选矿厂。仅河南省范围内,目前就已建起了至少5家规模较大的选矿企业。